Telegram资源宝库 海量优质资源一键获取
流量次数: 作者:tg纸飞机 发布时间:2025-07-30 20:13
一、非法数据交易活动
1. 公民个人信息贩卖
Telegram群组(如“社工机器人&闲鱼担保交易查档数据某认证群”)公开售卖包括户籍、手机号、定位、财产信息、开房记录等敏感数据,部分群组甚至提供自动化查询服务。此类黑市数据交易规模庞大,据研究人员估计,暗网平台年交易量达数十亿条,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;例如某高校93万学生信息打包售价仅30美元。类似非法数据交易也蔓延至暗网论坛,犯罪者通过Telegram发布广告招揽买家。
2. 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
2023年2月,Telegram出现隐私查询机器人泄露事件,涉国内45亿条个人信息(含姓名、手机号、详细地址),数据包达435GB,疑似源自电商或快递行业。
二、犯罪工具与协作平台
1. 网络诈骗实施渠道
犯罪团伙利用Telegram(化名“纸飞机”)招募人员,指导下载“蝙蝠”等加密软件,通过“手机口”诈骗(用两部手机中转拨号)牟利。多地警方通报显示,该类软件因“阅后即焚”功能成为销毁犯罪证据的“灰色地带”。
2. 黑客技术与漏洞交易
犯罪分子在Telegram群组(如“普通查询”“高级查询”)交易系统漏洞教程,部分人员借此非法访问省级社保系统,盗取公民社保卡号、银行账户等全量数据。
三、平台监管与执法应对
1. 政策调整与数据协作
2024年Telegram修改隐私政策,扩大与执法部门合作范围(涉恐怖主义、网络诈骗、非法商品交易等)。此后其向美国提供的用户数据量激增,全年响应900项执法请求,披露2253名用户的电话号码及IP地址。
2. 警方警示与行动
国内多地警方要求家长检查未成年人手机,重点排查Telegram(“纸飞机”)等加密通讯软件,避免其被利用实施“帮信罪”。2022年警方摧毁一侵犯公民信息团伙,查获2300万条数据,犯罪链条涉及Telegram群组交易。
总结与风险提示
Telegram已成为非法数据交易、诈骗协作的高发平台:
公众需警惕不明链接与群组邀请,避免参与数据倒卖或“兼职”活动,防止无意间涉罪。
下一篇:没有了